序
Most men lead lives of quiet desperation.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理想的激情最热烈的时候,往往是在高中阶段——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个目标,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深夜和他或她畅聊自己的人生理想。那时,我们觉得,一切尽在掌控之中,觉得未来充满期待。
谈论理想的人很多,但实现理想的人很少。到了大学,很多人都逐渐褪去了青春的色彩,放下了对生活的期待,生活在一种“平静的绝望”中。
大四的穿着学士服到处乱拍,大三的纹丝不动地在自习室里考研,不考研的在睡觉,大二的在汗流浃背地复习期末考试和四六级,大一的追着老师屁股后面要老师划重点。
晚上一大四的摔着酒瓶怀念青春,大三的看着理想在彷徨,大二的通宵打LOL和Apex,大一的一人一个手机在聊QQ。
这就是六月的大学。
还有高三的那群傻孩子赌咒发誓地往这里冲,梦想着来大学创造辉煌。可当离开大学的时候多少人都堕落得连自己都不认识了,多少人后悔光阴似箭,多少人被伤得身心俱疲只能借酒消愁。
—— 《这就是大学》
曾经对于大学、对于高等教育,存在着一种梦想。这些梦想是逍遥洒脱无拘无束的奔跑,是放心大胆自由自在的试错,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探索,是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完善,而不是对小数点后两位的斤斤计较。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看,目前的现状都与这种梦想差之甚远。而靠个人单薄的力量想要做出改变又近乎不可能。不过正如韦伯所说,想要做出改变是一种“出劲而缓慢地穿透硬木板”的过程,若非再接再厉地追求看似不能的事,即使可能的事也不会达成。在困境面前,将信念变为行动的执着于智慧、“肉搏着空虚的暗夜”般的坚韧和勇气,或许比等待和希望珍贵得很多很多。
从一开始就应该改变
《上海交通大学生存手册》中的这两句话振聋发聩——
“各位同学们,在本书的开始,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大家一个消息。国内绝大部分大学的本科教学,不是濒临崩溃,而是早已崩溃。”
“我看到无数充满求知欲、激情、与年轻梦想的同学们,将要把自己的四年青春,充满希望与信任地交给大学来塑造。这使我心中非常不安。”
为什么写下这本手册呢?原因之一就是在阅读SurviveSJTUManual
时受到了不小的震撼。笔者也是千万本科生中的普通一员,我也常常思考——究竟要怎样才能够够得着年少时对大学的想象,究竟要怎样才配得上这个年纪应有的风华正茂,究竟要怎样才能达到自己所期待的彼岸。
但是,时间飞逝,很多激情沦为了平淡,很多梦想逐渐远去,似乎拖得越久,越难以配得上那个曾经血气方刚怀揣梦想的少年。“我也终将遗忘梦境中的那些路径、山峦与田野,遗忘那些永远不能实现的梦。”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梭罗《瓦尔登湖》
所以,就像标题所说,从一开始就应该改变。
秉持开放的态度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普希金
人生道路纵横,而我们往往需要找到一条自己的道路。但是,开放的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可选择又往往具有排他性。假使我们羡慕于某人的成就,最终全然地按照他的方法、经验、途径行事,我们就一定能够成为他吗?即使最终我们成为了这样的人,我们也需要问问自己——这是你想成为的自己吗?
思考的问题多了,反而会让自己半只脚踏入虚无主义的漩涡。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保持“糊涂”。
请注意——
我们不能够保证的是,这里的所有方法、思想能够适用于每一个人。
我们不能够保证的是,其中的内容会随着时间发展依旧保持合理且适用。
我们不能够保证的是,其中的所有内容都能够符合现今社会语境下的“政治正确”。
但实实在在的是,我们至少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提供了一些行动指南。对于这些文字,希望你以自己的眼光辩证看待。也许,你能够有所启发。哪怕是在某个喝着咖啡却坠入思考的午后。
至于我们希望的那个“答案”,时间会告诉我们。
意义性探讨
意义之一
执着与智慧是人类两种难得的品德。获得一种,往往会收获成功,而两者兼备大概率会得到悲剧。成书于 2008年的 上交生存手册 便是这样一个例子:智慧来源于对谎言的扬弃与对真相的思考,执着体现在试图用其思考结果「唤醒」他人与改变现状,而悲剧性则在于其最终几乎什么都没有改变。
但是至少在读过本书之后,各位读者应该能够有勇气、有智慧,去发现并挑战那些比上课更为重要的追求。”
意义之二
在友情链接,我们会给出一些致力于高效学习的资源,增加手册的实用性。
在访谈集,我们会给出一些优秀学长学姐的范例,对于不同的方向,都可以尝试参考复现。
我们希望增加手册的实用性,以避免瑰丽的理论最终沦为空中楼阁似的泛泛之谈,避免知道问题所在却依旧没有改变的能力。
意义之三
问题的提出,本身也拥有着意义——
“现实总是令人遗憾的。我们当中太多人已经习惯于沿着那一成不变的“典型成功道路”前进:中考,高考,考研,出国......数不清的人们在埋头赶路。走在前面的已然迷失,跟在后面的却还未开始思考。这不应该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精神。”
另外一个悲惨的事实是,能够让同学们突破藩篱,真正思考意义的远行者们,也许正在远离与消失,我担心后来者在一个星光暗淡的环境下如何寻找方向。比如当初在交大的alex chi,他所分享的观念对我来说是很本质的东西。我在此无意谴责那些带来错误指引的热心者们。因为我也相信,总会有人的。而且我也不从害怕于纵身跃入。
好了,当抛弃那些别人预定的目标,你的前方,还剩下了什么?
与“生存”更相关的
如果此时你上网搜索“生存手册”、“飞跃手册”这样的词汇,能够看到各种院校的各种版本。比较经典的有以下这些——
以上这些是比较著名的一些,如果读者感兴趣,不妨点击上面的链接查阅。
网络上也有更多高校的生存手册,不过其中的部分俨然成为了跟风效仿的“生活手册”(为什么说“生活手册”,是因为作者没有给出自己的思考),我们在编撰手册的时候,也有意识地规避了这个问题。
未完待续...
这本手册是一盏也许不那么亮的灯,低语中告诉后来者大学的一种可能性。
这本手册是一支接力棒,希望它能在每一届武科学子手中拿稳、传好。
这本手册是即将迈入人生海海者精彩的总结,更是充满未知的后来者探索的开始。
至于阅读这本手册的你,希望你也可以成功找寻自己的意义,希望你也会有自己的想法要与后人分享,希望你也可以自信地将这本手册重新拿起:“新的一版,由我来执笔。”
是为序。
二四年九月八日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