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WUSTer的文化生活

转载自 暨南大学生存手册-保卫JBJIERS的文化生活,保留了原文的大部分内容,但是加入了编者碎碎念(👏)。

玫瑰色的大学生活?

在动画《四叠半神话大系》中,主角为了品尝传说中“玫瑰色的大学生活”,游弋于各种社团,不断沦为小丑。在JBJI,我们也会遇到这种问题吗?

值得庆贺的是,整个暨南大学都秉持开放包容的校风;不值得庆贺的是,整个暨南大学都秉持开放包容的校风。换言之,暨大在保持多样性的同时不得不同时接纳了自由松散的安娜其主义。安人们仇恨集体主义,所以暨大的社团活动嘛……不能说没有,只能说,草色遥看近却无。


[PS:实际上武科也大抵如此,一些社团只有在每年社团招新时才看得见踪影,至于真正的社团活动,大抵是不太能体验到什么的。]


至于学生会和团委,相信我,在JBJI连入党都没几个人竞争的当下,学团的存在感实在不高。团委的主要工作是催班里团员做青年大学习,学生会通常会参与到学院公众号的撰写和编辑中,还会在学院搞活动的时候被拉去做苦力和充当气氛组。(不过还是建议各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要单单听我吹水打屁)


[PS:学团好不好一般和带学团的老师有直接的关联,如果你的学长们对学团的评价普遍不好,那么我的建议是——“快跑!”]


所以建议各位,相比“尸位素餐”的社团,某几个同好所构建的小团体抑或是地下社团,在未来的生活中与你的联系会紧密得多,不过这类小团体的缺陷是极度熟人社会,不在里面蹲三天连他们聊的梗的出处都搞不明白,比如某几个天天在大群里抓二次元的。

Anyway,我们在讨论文化生活而不是文化生活中的社会化活动,那么我们绕不开的就是图书馆。

泡馆,然后捡到男大学生


[PS:不过科专是理工类院校(思考🤔)]


得益于JBJI松散的课程设置与不低的课程难度,JBJIERS会时常在图书馆陷入同英文和数学的鏖战。据暨南大学图书馆统计,JBJI学生的人均图书馆访问量排行全校第三,仅次于产业经济研究院与护理学院。不过在人均借阅数中却不见踪影,妈的,跟UOB拼了。

图书馆一共分5层,进馆需刷校园卡。除第一层外,各层的构造大同小异。一楼西侧有闲置电脑供使用,二楼有一个可使用的电钢琴(需佩戴耳机使用),五楼有一个较大的会议室。各层的自习区域均分为大桌与小桌,大桌可坐4人,桌上配有4个三孔插头和4个双孔插头;小桌只能坐1人,且无插头。


[PS:暨大居然还有电钢琴,不过你科砖应该是没有的...]


图书馆2-5层的南侧有研讨室,内有白板和桌子,可供4-6人使用,需在暨大图书馆公众号或暨南大学图书馆官网预约使用。请注意,研讨室并不隔音,内有监控,使用时请注意声量,不要亵渎神圣的图书馆。


[PS:科专图书馆也有研讨室,需要使用的话得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公众号预约并且刷学生卡使用。]


除图书馆外,校内还有两处常用的自习室。一处位于图书馆后镜湖前,常年为考研考公党盘踞;另一处位于二期,为24小时自习室,主要服务人群仍为考研考公的学生,偶尔还会收留夜归次数到达上限的倒霉现充。总的来说,这两处自习室不太推荐各位前往使用。

镜湖边的卡夫卡

不过,我们似乎忘了一件重要的事——图书馆是用来存放书籍的,被当作自习室只能说是一种另类的悲哀。


[PS:编者个人建议,学习辣么多东西考完试就丢掉了,读点有趣的小说还能开心充实一点。so?妈的,学个pi。(狗头)]


暨南大学图书馆分为线上与线下两部分,线上图书馆主要服务于论文资料的查询与下载,线下图书馆则承载了暨大师生对于实体书籍与刊物的期盼。值得注意的是,新生需先在暨大图书馆公众号参加一个简短的读者培训与小测后方可获得图书馆的线下借阅资格。暨大图书馆官网与公众号提供图书查询功能,可在其上查询所想借阅的书目后直接前往借阅。若该书不在南校,可预约跨馆调配借阅,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将此书协调至南校,并置于图书馆西侧的架空层临时书架保管,然后通过短信通知你前往领取。

毕竟以文商科立足,暨大的藏书量还是相当多的,很多在孔夫子网上动辄成百上千的绝版书在暨大图书馆都能借到,鄙人就曾借阅过几本相当罕见(both)的当代社会学著作。除此之外,图书馆中的外文书数量也很大,对JBJIERS来说,未尝不是一种福报。

其实有时看图书馆里为了凑数搞了一大堆没几个人看的实体网文和成功学,搞得商品味很重,也是很唏嘘的。不过总而言之,藏书的种类的数量都堪称一流。配合libgen/zlib,绝对足以支撑本科期间的阅读需求。

西郊有密林

以下内容为笔者的私货环节,请不适者跳过该部分。

某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在其与朋友所组的不知名乐队的歌中写道:

大雾重重

时代喧哗造物忙

火光汹汹

指引盗寇入太行

笔者无意在本指南中指摘现如今的时代弊病,但只要读者能对身边的社会与网络风气有最基本的敏感,便能嗅到焦躁与分裂的气息。故而,在错综复杂的网络喉舌中寻找到可靠的新闻媒体便显得至关重要。

以下为笔者的个人推荐,答应我,不爱看的请划走。

  • 《中国新闻周刊》:能在这个社会环境下写出山西忻州矿工死亡瞒报的报道,不惧向境外势力递刀子,依旧折射出其人文主义光辉。

  • 《半月谈》:前机关内部读物,虽然目前的水平远不及18年之前,但还是没有竞品。

  • 《财新网》:100万人心甘情愿地向其支付688元的会员,无需多言。(财新有校园优惠,仅需268元,囊中羞涩者可考虑与同学合买)

  • 《睡前消息》(半死):视频领域没有竞品。一想到ww和champion,我就忍不住大笑起来。

  • 《36Kr》:财新的下位替代

  • 《Wind金融》:相当好用的财经终端,时常推送统计数据。

  • 《端传媒》: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数星星的星哥》:轻松向财经信息

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被刽子手砍下了人头

魂魄还能留恋最后九秒

第七秒时突然从梦中惊醒

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